自从开学以来,身边的宝妈们在聊天时策略联盟,常常提到一个孩子成长中让人头疼的话题——“拉臭臭”:
“我家宝贝放学回来,第一件事就是去厕所拉臭臭,他居然能憋一整天,不在幼儿园上厕所。”
“我家的也是,问他为什么不在幼儿园解决,他总是支支吾吾的不说话。”
“有一次我家女儿在放学排队时憋不住,直接在裤子里拉了。”
“我儿子不太会擦屁股,每天早上上学前先拉一泡,到了幼儿园反而不再憋了。”
不少家长可能也遇到过这样一种现象:在幼儿园,10个孩子里有8、9个不愿意在厕所里拉臭臭。面对这个问题,孩子们往往给出了各自不同但合理的理由:
“我怕我的臭臭熏到别人。”
“厕所里有怪兽,它会把我带走,我就找不到爸爸妈妈了。”
展开剩余80%“我不好意思让老师帮我擦。”
“每次我拉臭臭,都有小朋友跑来笑我,我不喜欢他们看着。”
这个现象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惑,同时也令老师们苦恼。孩子们往往无法清楚表达内心的感受,有时甚至连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也说不出口。虽然他们不言明,但家长可以试着理解,孩子不愿意在幼儿园上厕所,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。
陌生环境带来的恐惧
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,幼儿园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和未知,包括厕所。他们缺乏对环境的安全感,容易把各种可怕的事情想象出来。例如,可能害怕厕所里有怪兽,会把自己带走,或者担心在厕所滑倒。陌生的环境让他们不敢在厕所里拉臭臭,不愿独自行动。
害羞心理的萌芽
大约三岁时,孩子逐渐发展出性别意识,也开始对隐私有了初步的认知。到了幼儿园,他们可能会担心上厕所时被别人看见,担心别人会笑话自己,或者害怕暴露自己的隐私,这种害羞心理使他们不愿意在幼儿园的厕所里解决生理需求。
秩序敏感期的影响策略联盟
在2到4岁之间,孩子会经历秩序敏感期,他们渴望一切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。在这些孩子的眼中,上厕所应当是发生在家里的事,幼儿园里的厕所和规则让他们感到不适应。所以,他们可能会抗拒在幼儿园上厕所。
而孩子们之间有强烈的模仿心理。当大多数小朋友都不愿意在幼儿园上厕所时,其他孩子也可能会受到影响,形成类似的行为模式。
那么,面对孩子的这一情况,我们该如何应对呢?
首先,我们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。在家里上厕所时,要保证孩子的隐私,给予他们尊重和安全感,让他们感到放心和自在。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正面看待生理需求,让他们明白这是每个人都需要做的事情,不要因为害羞或恶心而回避。
此外,我们可以告诉孩子,如果想要拉臭臭,就应当到厕所去,因为憋着对身体不好,会导致肚子疼。让孩子明白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,自然也不会过于焦虑。
父母和老师的共同努力
父母可以通过提前在家里模拟幼儿园生活,帮助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。例如,可以带孩子提前参观幼儿园,或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尝试自己上厕所。这样,孩子在亲身体验过几次后,便会变得更加自信,敢于在幼儿园的厕所里上厕所。
老师们也可以为孩子创造更舒适的上厕所氛围。若有孩子不懂得自己擦屁股,老师应当耐心教导,让孩子感受到关怀。老师还需要确保上厕所时有秩序,避免孩子们互相偷看、推搡等行为,让他们有一个轻松有序的上厕所体验,从而减少孩子们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。
尊重孩子的秩序敏感期
当孩子不愿意在幼儿园厕所里拉臭臭时,家长应耐心了解孩子的规则,并尽量在不强迫的情况下帮助他们适应。幼儿园的规则是为了大家的方便,而非故意与孩子作对。通过耐心的引导和等待,孩子们会慢慢调整自己的规则,逐渐适应环境。
结语
面对幼儿园里这一看似奇怪但却很常见的现象,作为家长,我们应从孩子的心理角度出发,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。只要我们用心引导和关爱,相信孩子们会逐步克服这一困难,适应幼儿园的生活。
在育儿的路上,我们不断学习、不断成长。愿所有的家长与孩子都能携手走过这段成长的旅程,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!
发布于:山西省捷希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